欢迎访问春学教育自考网! 自考在线咨询网站地图
首页 > 串讲试题

2020年10月江苏自考《大学语文》本科模拟试题四及答案(5)

来源:春学教育自考网2021-02-25 13:37:47浏览量:763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

  B.这段话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C.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7.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A.这段文字可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B.“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其中的“昆山”与“分宜”各指什么?

  C.马伶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38.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A.诗中所写的罗敷采桑用具及服饰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B.诗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何共同心理?

  C.这段描写体现出怎样的笔调和色彩?

  39.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A.“我是你十亿分之一”中的“我”指什么?

  B.“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中的“我”指什么?

  C.“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40.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背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算了,赶车吧!赶车吧!诸位先生啊,车子照这么爬,我简直受不了啦!什么时候他才会把我们拉到啊?”

  “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也好……给他一个脖儿拐!”

  “你听见没有,你这老不死的?我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啦!要是跟你们这班人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听见没有,你这条老龙?莫非我们说的话你不在心上吗?”

  于是姚纳,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啪的一响。

  “嘻嘻!……”他笑,“好有兴致的几位老爷……求上帝保佑你们!”

  A.从“大家都要死的”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心态?

  B.车夫姚纳挨了打,为什么还“嘻嘻”地笑着“求上帝保佑”打他的人?

  C.这里运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案:

  36.A.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

  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B.这段话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这段话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C.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运用了归纳法、演绎法等论证方法。

  37.A.这段文字可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第1层:“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指出马伶技艺精巧的原因是自己求师得来。

  第2层:“夫其以李伶为绝技”——“ 安得不工哉?”写马伶仿效顾秉谦等于直接向严嵩学习,说明马伶扮演严嵩技艺精巧的根本原因。

  第3层:“耻其技之不若”至结尾。赞扬马伶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说明马伶的技艺精巧是因为他志向远大。

  B.“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其中的“昆山”与“分宜”各指什么?

  “昆山”指顾秉谦;

  “分宜”指严嵩。

  C.马伶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由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而一举成功,这也有力地揭示出严嵩、顾秉谦二人是一丘之貉,表明侯方域写作本文意在讽刺朝中权奸。

  38.A.诗中所写的罗敷采桑用具及服饰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罗敷采桑的用具特点是精美芳洁;罗敷服饰的特点是鲜明华丽。

  B.诗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何共同心理?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都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都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C.这段描写体现出怎样的笔调和色彩?

  这段描写采用了侧面描写,表现罗敷美貌,这种表现手法不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增强了诗歌的幽默色彩。

  39.A.“我是你十亿分之一”中的“我”指什么?

  诗人/抒情主人公。

  B.“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中的“我”指什么?

  是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与祖国密切相关的意象代表,是诗人情感的倾诉主体。

  C.“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排比。

  40.A.从“大家都要死的”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心态?

  从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姚钠苦恼无处诉说的精神痛苦。这反映出当时俄罗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麻木、自私、冷漠。

  B.车夫姚纳挨了打,为什么还“嘻嘻”地笑着“求上帝保佑”打他的人?

  这写出了姚钠精神痛苦到极点而又无宣泄的机会,故而此时有人打他,反而“嘻嘻”笑着,“求上帝保佑”他们。这种异常的心理,更见出姚钠痛苦的深度,人情冷漠的残酷。

  C.这里运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话描写。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

本文地址:https://www.jschunxue.com/cjst/1859.html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学考试倒计时

000

12680
章节练习-知识点精讲练习
300
历年真题-摸清出题思路、方向
268
押题模拟-考前两周押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