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第1题 模拟实验法
【正确答案】 (P69)模拟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中模拟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特定情境,让被试在其中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通过观察被试之间的互动活动,考察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
第2题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正确答案】 (P228)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易被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引发犯罪人实施加害行为的诱因、条件和相关因素。
第3题 犯罪前预防
【正确答案】 (P288)犯罪前预防:是针对犯罪发生之前采取的预防措施,它最能体现“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思想,即研究犯罪现象,探索犯罪原因,做好犯罪预测,调动多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手段防范犯罪的发生。
第4题 犯罪后预防
【正确答案】 (P288)犯罪后预防:是犯罪预防的特殊性措施,主要是指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对预防重新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第5题 宏观性预防
【正确答案】 (P332)宏观性预防:是相对于微观预防而言的,是指覆盖范围相对广泛的犯罪预防,一般指全国性的预防。这种预防的主体是由政党、政府协调各种力量,预防的手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等诸多方面。
第6题 犯罪对策
【正确答案】 (P5)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