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春学教育自考网! 自考在线咨询网站地图
首页 > 串讲试题

2021年4月江苏自考本科《中外教育史》模拟试题及答案(4)

来源:春学教育自考网2021-04-08 16:07:27浏览量:657

  四、论述题

  1、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2、评述马卡连柯关于劳动和教学的实践与理论。

  答: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马卡连柯既组织学员进行文化学习,又组织他们进行农业劳动和各种手工业劳动。使一批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变成了富有革命理想、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和劳动的有文化的新人。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应当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教育违法少年的重要手段,但劳动教育决不是劳动惩罚,而是使他们全面发展的正面教育,是全部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他还进一步提出,只有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才具有更大的教育的意义。诚然,马卡连柯正确地肯定了劳动的教育作用,他强调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他以为不注意创造价值,劳动就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这就难免流于片面性和绝对化。

  关于教学与劳动的关系,马卡连柯实行工厂与学校并存、生产与教学平行的原则,认为定时定量参加生产劳动和按时按程度参加文化学习对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同等重要的,但是他以为学生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就算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尽管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他未能成功地解决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的问题。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

本文地址:https://www.jschunxue.com/cjst/2661.html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学考试倒计时

000

12680
章节练习-知识点精讲练习
300
历年真题-摸清出题思路、方向
268
押题模拟-考前两周押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