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C )
A.虚幻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正确反映
5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C )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53.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4.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A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5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指( C )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B.事物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
C.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事物发展过程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5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5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B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58.“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B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59.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A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60.把普遍联系歪曲成"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属于( B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