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春学教育自考网! 自考在线咨询网站地图
首页 > 串讲试题

2021年4月江苏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7)

来源:春学教育自考网2021-04-08 16:53:17浏览量:533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什么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首先,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最后,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先在的物质条件;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次,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劳动和实践中,人们形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社会结构体系。

  3、怎样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类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着重大的区别。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人类的活动则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同时,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具有一致性。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第二,人类社会和物质自然界一样,是运动的、变化和发展的。第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4、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之一,就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可以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这一哲学观点为我们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凡事都是要人做的。搞经济建设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既要着眼于物质方面,还要着眼于精神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就能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社会意识,只有正确反映并适应社会存在要求的时候,才有生存的基础,也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已是人民当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经济上一个基本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也就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优越而充分的条件,不仅有利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存在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战胜以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非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

  其次,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告诉我们,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仅可以通过继承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而得到发展,还可以通过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就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序而持续的发展。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

本文地址:https://www.jschunxue.com/cjst/2717.html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学考试倒计时

000

12680
章节练习-知识点精讲练习
300
历年真题-摸清出题思路、方向
268
押题模拟-考前两周押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