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简答题
1.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答:其特点是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第一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海拔50米。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
2.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
答: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是由暖变冷,大致分为四个大的时期:①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下限正好在商朝末年。②寒暖交错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下限到明朝初期。③方志时期,又叫寒冷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下限到清朝末年。④仪器观测期。从公元1900年到现在。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在一起。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
4.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直接关系。因为自中国的气候转入寒暖交错期后,灾荒疾病随之增多。据统计,从西汉开始到1936年共2142年的时间里,灾害总数高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荒疾病主要是旱、涝、蝗、风、雹、瘟疫等。
5.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为什么始于元明清时期?
答:因为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有了新的变化,已经不是像宋金时期那样,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而是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但处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它的立国精神都是陈旧的重小农经济,因此它从来不懂得在国家策略上保护南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从而使南北对峙,变成了政治与经济的对立和矛盾。所以说,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是从元明清时期真正开始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