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部分
第十课郑伯克段于鄢
一、字:寤—牾,佗- 他,辟→避,厌→餍,暱= 昵,阙—掘,锡—赐,无—毋。
二、虚词:
1 、亟请于武公:屡次(副)
2 、无使滋蔓:不要。
3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表敬副词,请允许我。
4 、公伐诸鄢:“之于”的合音。
5 、请以遗之:同3.
6 、其谁曰不然:语气副词,难道。
7 、焉辟害:哪里、怎么(疑问代词)。
8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尔”,你。“繄”,句首语气词,与“唯”相近。“独”,偏偏、唯独(副)。
三、实词:
1 、亟请于武公:请求(动)
2 、及庄公即位:等到。
3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城”,城墙。“雉”,量词。长约合古尺三丈。“国”,指诸侯国家。
4 、先王之制:制度。
5 、君将不堪:能忍受,能支持。
6 、况君之宠弟乎:处于尊荣地位。
7 、多行不义必自毙:倒下去。
8 、既而大叔命北鄙西鄙贰于己:“鄙”,边境上的城邑。“贰”分为两下(动)。
9 、无庸,将自及:“庸”,用。“及”,到达,这里指招致。
10、不义不昵,厚将崩:领土广大。
11、大叔完聚:修葺城郭。
12、具卒乘:“具”,准备(动)。“乘”,战车,“卒乘”泛指军队。
13、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到达。
14、食舍肉:放置、搁置在一边。
15、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延伸。“及”,到。
1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尽。
四、活用:
1 、惊姜氏:使动,使…惊。
2 、今京不度:名→动,合限度。
3 、无生民心:使动,使…生(二心)。
五句:
1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4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5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双宾语)
6 、君何患焉?(疑代)
7 、其是之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六、常用字:
1 、都:从邑者声,(1 )本义:人民聚居的城邑(2 )引申义:泛指邦国的都城—城市—建都(动)——聚集、汇总—总是、完全(副)此义成了现代汉语的常用义。
2 、所:(1 )处所,如本课“不如早为之所”。——抽象的处所、场所,即地方—虚化为特殊的代词(2 )表示约数,后来写成“许”。(3 )用于表示被动。
3 、毙:(1 )本义:向前倒下。如本课“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比喻用法),《鞍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2 )引申义:死。也是今义。
4 、羹:(1 )本义:煮熟的带汁的肉。如本课“未尝君之羹”。(2 )引申义:煮熟带汁的蔬菜—汤(后起义)。
5 、舍:(1 )本义:放置、安放。(2 )引申义:放下—留置待用或弃置不用,如本课“食舍肉”表留置义—留着生命不杀—安身止息—特指军队住下来—住宿的处所—军队每住宿一天所行的路程(约二十里)。
6 、完:(1 )基本意义:完整、完善、没有损坏,如本课“大叔完聚”。(2 )引申义:使之完整(动)——修缮、修整。(注意:古时没有今天所讲的“完了”的意思,“完了”是用“毕”“竟”“尽”来表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