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部分
第十四课邵公谏厉王弭谤
一、字:尽—进
二、虚词:1 、以告:介词,把。宾语省略。2 、道路以目:介词“用”3 、国人莫敢言: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4 、乃不敢言:就。5 、是障之也:这,指示代词。6 、防民之口:助词,连定中词组。7 、为川者、为民者:特殊代词,用于动词性词组后,形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8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使之成为偏正词组。9 、财用于是乎出:“于”,介词,从。“是”,代词,指山川。“乎”,句中语气词。10、犹其有原隰衍沃也:第三人称代词,它。11、胡可壅也:怎么(疑代)12、若壅其口:如果。(假设连词)。13、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没有谁(否定性无定代词)14、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三、实词:1 、国人谤王:“国人”住在国都内的人。“谤”,公开批评指责。2 、民不堪命矣:经得起,受得住。3 、吾能弥谤:消除,制止。4 、是障之也:阻挡,堵塞。5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增多。6 、其与能几何:参与,赞同,此处指帮助。
四、活用: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义堤坝,名→动,堵塞意。2 、师箴:名→动,本是一种用于规诫的韵文,这里指献上韵文。
五、常用字:
1 、谤: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1 )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如本课“国人谤王”。(2 )引申义:毁谤,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 、言:(1 )本义:说、说话。本课“国人莫敢言。”(2 )引申义:谈论、议论—说出的话,言语如本课“口之宣言也”—一句话或一个字也称为一言。
3 、听:(1 )本义:用耳听取声音(2 )引申义:听从,如本课“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听凭、任凭—治理、处理,如君王听政。
4 、成:(1 )本义:完成、成就。如本课“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 )引申义:成功—成为—特指成盟、讲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