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部分
第二十四课寡人之于国
一、字:颁—斑,涂→途,无—毋。
二、虚词:1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连词,用于名词和介词结构之间,构成一个偏正词组做全句的主语。“焉”等于说“于是”。“耳”等于“而已”,表限止语气。“矣”,表报导语气,合用后表示角乎如此的陈述语气。2 、填然鼓之:形容词尾。3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无定代词)4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副)。5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之”取独用法。“于”,比(介)6 、谷不可胜食也:尽(副词,读一声)。7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介)8 、然而不王者:两个词,“然”,如此,这样(指示代词)。“而”,表转折连词。“者”,的人。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无”,通“毋”,不要。“斯”,则(连)。“焉”,于是。
三、实词:1 、移其粟于河内:泛指粮食。2 、河内凶:饥荒。3 、填然鼓之:击鼓(动)。4 、弃甲曳兵而走:“甲”,盔甲。“曳”,拖、拉。“走”,逃奔。5 、数罟不入洿池:“数”,cu密,“罟”,网。“洿池”,池沼,池塘。6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本义)7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豚”,小猪。“彘”,大猪。“畜”,养,饲养。“时”,繁殖时机。8 、仅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义:“庠序”,学校。“申”反复进行。“悌”,敬爱兄长。9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饿莩”,饿死的人。“发”,打开,指开仓济民。10、非我也,岁也:年成(不好)
四、活用:然而不王者:名→动,称王。
五、句: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教育普施,尊老成为社会风尚。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六、常用字:1 、兵:(1 )本义:兵器、武器。如“非我也,兵也。”(2 )引申义:军事、武力、战争—兵法、用兵策略—武装力量、军队。
2 、甲:(1 )本义:植物果实或动物的硬质外壳(2 )引申义:古代军人穿的皮制护身衣服,如本课“弃甲曳兵而走”—披甲的人,即甲士—天干的第一位—用来纪年—位居第一,(动)
3 、岁:(1 )本义:木星。(2 )引申义:年—年龄—时间、光阴—年成、年景。
4 、时:(1 )本义:季节、时令。如“瓜时而往”又“百亩之田,勿夺其时。”(2 )引申义:时候、时间、时辰—时代—时机、机会—时运。(3 )用作状语:按时—那时、当时- 时常、经常。
5 、王:(1 )殷周时对帝王、天子的称呼。(2 )春秋时,吴越等诸侯国君称王;战国时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3 )秦代开始,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主封爵。(4 )由帝王引申为称王、做王统治天下(动词)读wang。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