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就儿童文学的发展问题阐述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联系?P212-213
人类的祖先为了相互间精神沟通的需要而创造了散文,韵文的叙事作品。和各种口耳相传的谣曲,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幻想色彩,深淡不等的故事,这些故事从初民对生活的感受中,从初民天真的想象中泉水般或急或徐地涌现出来。它们作为民族、种族、阶级、年龄组合间的精神粘合剂顽强地存在着,其间浓缩着初民的思考、感知、道德观、对善必将胜恶的祈愿,信念和行为方式、藉此,先民们彼此了解信仰,爱憎,苦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而,这些故事包含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和从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朴素,幼稚的哲理,包含着美丑观、善恶观、荣辱观、价值观。它们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沟通的桥梁。这些故事往往洋溢欢乐和幽默,“与悲观主义绝缘(高)。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这样,这部分原意并不是为儿童而创造的文学成了孩子特别乐于接受的文学,在西方,把这类故事性很强的叙事作品概而言之为童话。
二、举例说明儿童文学早期发展
1、 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① 温暖的人道主义
在多种题材中寓意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各类作品均以人道主义为主线,表现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批判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
A 用暖色调来歌颂人,歌颂真善美。借助这些描写对象,歌颂善良、勤劳和美好。如《野天鹅》——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人文思想:人是宝贵的,能够称得上“人”称号的人都具有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是永恒的。
B 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现实的方法,也充分展示了他人道主义精神追求。安徒生有苦难童年,有极为艰辛的奋斗之路,因此他的作品中一方面表现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寄寓了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同情,另一方面,他又为他们营造了美好的天国,使不幸罩上了温和的色彩。例:《卖为柴的上女孩》(情节概述)
②诗意之美
安徒生童话的诗意之美具体体现在他作品的构思、语言运用、和描述和诗意等方面。构思的意象化、画面化(《丑小鸭》等),语言的色彩感(《海的女儿》等),描述的个性化抒情等都体现着这种诗意。从构思和描述来看,体现出个性化的抒性,安徒生自己也称他的童话是“天真的诗”。他说,童话“对我来说,它代表了一切种类的诗”。从个性化抒情而言,安徒生童话很善于用浓染作者感情的笔墨不描写童话环境和刻划童话人物。
③ 安徒生式的幽默。
幽默是贯注于安徒生人作品中的独特风格。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幽默的风格通过情节的推进,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表现出来。如:形象塑造和情节推进中的幽默。《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穿上那件看不见的锦袍后,还“在镜子前转了转身,扭了扭腰肢”
④安徒生童话的艺术成就
安徒生童话的艺术成就的最高点在于:安徒生体现自己崇高美好的心灵,常用的是两副笔墨;传达诗意的笔墨和传达幽默的笔墨并行,交叉,叠合着运用,造成一种安徒生童话独特的美,造成一种安徒生童话风格。
2、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创作成就:
①创造了一个为广大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木偶——皮诺曹的形象。皮诺曹重感情重实惠自尊心强,同时又贪玩、调皮、狡智、善感,常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活生生就是一个生活着的儿童的艺术再现。
②突破了“教育童话”孜孜于训导的教育模式,但它仍然是一部教育童话。
② 创造了一个集童话性、欢快的幻想和真切的现实世界三者奇妙结合的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3、马克·吐温和两部《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出版于1876年
自称是用散文写的“童年颂”
塑造了“顽童”汤姆·索亚的形象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热情歌颂了费恩在小岛上与黑奴吉姆的友谊
作者因这一创作而被称为“美国文学的林肯
4、林格伦和《长袜子皮皮》
①林格伦的童话创作为世界儿童文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
②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的长袜子皮皮的形象。皮皮是个天不怕地不怕、邋里邋遢女孩子。脚上的一双袜子,一只是棕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她力大如牛、狂放不羁却又乐善好施。她统领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她的身上洋溢着一个野性的力量。
③ 作者认为童话是儿童生活的假定性延伸,而儿童文学创作就是把自己的童年渴望读到的书写出来。长袜子皮皮就是作者依据自己童年时代的渴望——伸张正义、不受管制,高兴快活——而创作。
④ 《长袜子皮皮》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儿童形象的问题。以往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教导儿童做好孩子、模范儿 童来接受儿童文学,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皮皮那种非凡性、狂野性却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皮皮在教育界、家长们之间掀起一股“皮皮旋风”,认为皮皮身上体现出来的狂野性是非道德和反教育的。争论过后,人们已能从对儿童的一个新的理解来宽容地认识皮皮形象。人们的儿童文学观念已经一番革新洗礼,童话的艺术空间又前进了一步。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