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19、同质劳动力获得同等工资。(简单应用)
答: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经济社会中任意一种职业、行业,任何一个地区的工资,都不会与其他职业、行业、地区存在差别。
由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条件可知:劳动者有完备的信息,各类流动成本为零且不存在任何制度性或其他障碍,劳动力是同质的,即都存在或都不存在对当前特定技能的任何预先投资,其他劳动或工作条件一样等等。那么,流动和竞争,必然导致没有任何工资差别。
同等的劳动获得同样的工资,不会因职业、行业、地区差异而形成工资差别。
20、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人口规模;其二为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一般存在着与人口规模的正方向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减死亡率得到的。
21、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领会)
答: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面,是劳动的边际产品的增加。如果劳动力供给不变,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的提高。资本存量的增长是决定均衡工资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由资本存量增加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不会不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22、W·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的重要特征。(简单应用)
答:资本存量的增长及生产率的提高,推动工资率的提高。但是工资率的提高程度,受到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影响。
W·刘易斯发展概括的经济增长模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使均衡工资率无法提高。
W·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是二元经济发展过程的简单且有准确的描述。在模型中,其基本假设是经济社会由两个部门构成: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传统部门是农业等生产部门,在这类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于零。现代部门通过资本积累使资本存量持续增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