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4 年至 1905 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结果日本战胜俄国。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统治。
(1)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随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
2. 兴中会的成立及其誓词
(1)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2)1895 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
(1)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2) 邹容:《革命军》。
(3)陈天华:《警示钟》《猛回头》。
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
(2)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3)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