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
(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3)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4) 帝国主义形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和战后新秩序的“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2.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 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1918 年 5 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 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 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 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
(2) 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其目标难以实现。
(3) 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