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1. 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1) 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未能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 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 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
抵制能力。
22.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 年 10 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8.6 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23. 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
(1)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②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③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遵义会议决议;
④会后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 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
24. 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 1935 年 6 月抵达四川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2)1935 年 10 月 19 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
(3)1936 年 10 月, 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25. 长征的伟大意义
(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 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 通过长征,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2) 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6. 长征精神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