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腊神话:含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艺术手法浪漫夸张。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含《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部,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取材于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主题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歌颂英雄。它是人类历史童年时代的杰作。
3、《旧约》:犹太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基督教兴起后,将之收入《圣经》中,称之为《旧约》,以区别于基督教所编写的《新约》,对后世影响巨大。
4、《新约》:基督教的正典。摩西代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史称旧约。耶稣通过殉难,代上帝与人立约,史称“新约”。其主要内容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5、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正统文学,作者多为僧侣,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艺术手法以梦幻、象征、寓意为主。公式化、概念化严重,不代表进步文学的方向。
6、骑士文学:骑士制度的产物,分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在法国成就最高。
7、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讽刺手法来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罪恶,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如《列那狐的故事》。
8、《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通过但丁幻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表达出人类在迷惘和错误中,只有通过信仰(贝亚特丽齐)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光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代表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又开启文艺复兴之先声。
9、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现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试图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内容是: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思想来自于基督教精神。
11、七星诗社: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个文学团体。以龙沙为首的七位诗人组成而得名,具贵族倾向。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革新法国诗歌,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12、流浪汉小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采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以城市下层人物为中心,并以其角度来观察、分析社会,广泛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小癞子》。
1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他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没落骑士典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具有资产阶级冒险家特色。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4、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出现于英国。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表现不满于现实,逃避现实的思想,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15、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英国的一种凶杀小说。因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哥特式城堡为背景而得名,描写因爱情或财产矛盾所致的凶杀复仇事件,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
16、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对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等方面的启蒙观点,因富于哲理性而得名。?
17、正剧:启蒙主义戏剧的一种,它突破了古典主义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多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18、席勒化倾向:德国作家席勒的创作特征,即为了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而忽略了文学的艺术性,使作品的主人公常常成为作者思想单纯的传声筒。这正是启蒙主义文学的不足之处。?
19、狂飙突进运动:启蒙主义时期德国的一次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特点是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其理论家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有青年歌德和席勒,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20、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一天之内完成。它有利于剧情矛盾集中,但又限制了作家创作自由。?
21、启蒙运动:18世纪产生于法国并发展为全欧性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性质。特点是崇尚理性,宣传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思想。其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22、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出现于英国。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表现不满于现实,逃避现实的思想,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23、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英国的一种凶杀小说。因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哥特式城堡为背景而得名,描写因爱情或财产矛盾所致的凶杀复仇事件,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
24、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对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等方面的启蒙观点,因富于哲理性而得名。?
25、正剧:启蒙主义戏剧的一种,它突破了古典主义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多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6、席勒化倾向:德国作家席勒的创作特征,即为了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而忽略了文学的艺术性,使作品的主人公常常成为作者思想单纯的传声筒。这正是启蒙主义文学的不足之处。?
27、狂飙突进运动:启蒙主义时期德国的一次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特点是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其理论家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有青年歌德和席勒,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启蒙主义时期德国的一次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特点是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其理论家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有青年歌德和席勒,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28、魏玛古典主义:以德国魏玛的歌德和席勒两人为代表。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审美教化;艺术上以古希腊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
29、湖畔派:英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他们厌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作品歌颂大自然,描写农村生活。因曾隐居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而得名。?
30、“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他们处于世纪之交而对前途迷惘,在现实中找不到位置,孤僻忧郁、悲观失望,整日在冥想和漂泊中消磨生命,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31、拜伦式英雄: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统称,他们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大都勇敢、高傲、孤独,有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但脱离群众常以失败告终。是拜伦思想特点及弱点的反映。?
32、美丑对照原则:雨果提出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他认为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丑具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因而赞美崇高优美同时要表现丑。同时强化美丑对照也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如《巴黎圣母院
33、卡拉马佐夫性格:出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即极端的卑鄙无耻,贪婪自私,专横暴虐,放荡堕落等邪恶品质。是卡拉马佐夫一家人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邪恶特征。?
34、“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作品心理描写的特点,擅长细腻地表现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的复杂过程。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即心灵辩证法。?
35、托尔斯泰主义:即“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的思想,是托尔斯泰提出的改造社会的三大原则,贯穿于其整个创作当中。?
36、忏悔贵族:托尔斯泰创作的人物形象系列。他们本是正直善良的贵族,因上流社会的腐败使之堕落。但后来通过接触现实而认识到沙俄专制的罪恶,开始忏悔和赎罪,逐渐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其典型。?
37、社会问题剧:?挪威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类型。作品内容深刻,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等多方面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把“讨论”带进了戏剧。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
38、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脱胎于批判现实主义。但更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突出科学性,注重遗传规律对人的影响。成就最大的是左拉。?
39、唯美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艺思潮。它为逃避丑恶现实而躲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中,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
40、象征主义: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流派,兴起于法国。因莫里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而得名。它崇尚借外在的具体事物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反对直抒胸臆,强调联想、暗示和象征。
41、解冻文学:以苏联作家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而得名。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主题,积极干预生活,大胆表现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影射斯大林个人主义崇拜时代已经结束。?
42、迷惘的一代:一战后在美国出现的文学流派。他们发现“神圣”?的战争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深感受骗而信仰崩溃;遂以文学表现反战和迷惘的情绪。以海明威为代表。?
43、“硬汉”形象或性格: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如《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
44、冰山原则:海明威提出的美学原则,也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让作者的思想倾向尽量隐藏于形象之中,使作品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具有含蓄美。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