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历史意义
①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②这一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 年 12 月)的意义
(1) 冲破长期“ 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1)1979 年 3 月 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4.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1)1981 年 6 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
(2) 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②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 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3)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5.国民经济的调整
1979 年 4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