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1.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2.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行动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办报纸、设学堂。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 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13.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1) 论战的主要内容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2) 论战的意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 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1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 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 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 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 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1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1) 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
(3)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所争取到的有力支持者甚少,只有不掌握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
(4) 维新派既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