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1.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佛教文学。印度佛教《百喻经》对中国寓言创作的影响,佛教“唱导”“转读”“梵呗”等宣唱开导的讲经方式对中国的变文、宝卷、弹词、鼓词等通俗说唱文学的影响,以及佛教对中国音韵学、律体诗变革的影响等,都是十分明显的文化现象。
2.日本出版的拥有 23,900 多卷的佛学巨典《大正藏》,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学者的译著或论著。
3.中外佛教史上的这一“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有力地显示出:
(1) 中国文化系统的充分开放性;
(2) 鲜明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
(3) 生动地显示出文化交流的双向互渗性。
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
5.佛教的发展
东汉魏晋(初传)— 东晋南北朝(发展)— 隋唐(繁荣)— 宋元明清(衰落)— 近代(革新)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