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财务分析
6.比较分析法的类型
(1) 按比较对象分类
①实际指标与计划(预算、标准或定额)指标比较;
②实际指标与本公司多期历史指标相比较;
③本公司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公司指标或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
(2) 按比较内容分类
①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
②比较结构百分比:把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转换成百分比报表。
A. 编制结构百分比利润表时,以营业收入为 100%;
B. 编制结构百分比资产负债表时,分别以资产总计和负债与所有者(股东) 权益总计为 100%。
③比较财务比率:最重要的财务分析,其形式如下表所示。
7.因素分析法
(1) 出发点: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产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因素都无变化,依次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2) 需要注意的问题: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8.总结和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四类:营运能力比率、短期偿债能力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
9.营运能力比率
10.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
①计算公式: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②影响: 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公司可变现的资产数额越大, 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越强;
③一般认为,制造业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是 2。
(2)速动比率
①计算公式:速动比率 = 速动资产 ÷ 流动负债。
②影响:从债权人角度看,速动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强;
③一般认为,制造业企业速动比率为 1 较适宜。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