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部分
第五课五柳先生传
一、字: =吝
二、虚词:
1 、“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
2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
3 、“曾不吝情去留”:语气副词,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以加强否定语气。
4 、“造饮辄尽”:每每、总是。
三、实词:
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名词)。
2 、“不详其姓字”:清楚。
3 、“或置酒而招之”:邀请。
4 、“造饮辄尽”:到、往。
5 “曾不吝情去留”:偏义复词,重在“去”,离开。
6 、“环堵萧然”:墙。
7 、不戚戚于贫贱:愁苦的样子。
8 、不汲汲于富贵:急切追求的样子。
四、常用字:
1 、造:形声字,从辵,告声(1 )本义:到、往,如本课“造饮辄尽”。(2 )引申义:造访、拜访——达到某一境界。(3 )、今义:制作、做。(此义与古义同)。
2 、去:(1 )古义:离开,如《掣肘》“辞而去也”。——距离(空间、时间)——除去、废除—死亡的委婉语。(2 )今义:往。(与古义相反)。
3 、解: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1 )本义: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2 )引申义:A 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特指解除军事包围、战争B 打开、开放C 破碎、离散——松弛、懈怠(这个意义读xie ,后来写作“懈”)-D对事理的分析、解释—理解、知晓。如本课“不求甚解”。
4 、读:(1 )本义:解释、阐发文字语句。(2 )引申义:阅读、诵读。如本课:“好读书,不求甚解”。——句读(dou )。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