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学物证鉴定
第四节 毒物、毒品鉴定
中毒:某些物质进入人体或动物机体,会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这一过程称作中毒,而进入机体引起中毒的这些物质称为毒物。
毒品——具有毒害性,能使人形成瘾癖并被国家有关禁毒法律列入专门管制的物质,称为毒品。
毒物毒品进入肌体的途径——呼吸道、皮肤粘膜、消化道、血液。
毒物的分类
1、根据毒理学分类:也可以根据毒物对机体的作用进行分类:腐蚀性毒物、毁坏性毒物、血液毒、神经毒、酶抑制毒。
2、根据毒物的化学性质分为:水溶性毒物、挥发性毒物、非挥发性有机毒物、金属毒物。
3、根据毒物的用途或来源分类:杀虫剂、杀鼠剂、有毒动植物。
毒品的分类:
1、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植物类毒品、人工合成类毒品、天然品经加工而成的毒品。
2、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兴奋类毒品、抑制类毒品、致幻类毒品。
3、根据人体对毒品的依赖性可分为麻醉类毒品和精神类毒品。
毒物毒品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毒物毒品进入机体后,将参与或影响机体的生化过程而发挥其毒性,同时毒物毒品也将被机体所改变。毒物毒品受机体的改变,而最终成为低毒或者无毒物质的过程,就是毒物毒品的代谢。代谢主要有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四种方式。
影响毒物毒品作用的因素——毒物毒品的理化性质(毒物毒品的分散度溶解度和挥发性、毒物毒品的化学结构)、毒物毒品的量、机体状态、毒物毒品进入机体的途径。
可供毒物毒品鉴定的检材种类以及采取检材时应注意的问题——检材,即来源于现场或可疑中毒者,供检验鉴时使用,以确定其是否含有某种毒物或毒品的各种材料。
毒物毒品鉴定中,可作为检材采取的材料主要有:
1、现场可疑的包装物或容器
2、可疑中毒者服用或食用过的物品
3、可疑中毒者的体液排泄物
4、可疑中毒者的组织器官。
采取检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全面采取检材;
2、采取的检材量应充足
3、采取的检材应具有代表性
4、包装检材的容器用品应洁净安全
5、不得向生物检材中加入任何防腐剂;
6、对采取的检材应做好相应的记录
7、应适当采取空白检材和已知毒物毒品样品。
毒物毒品鉴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了解中毒情况
2、初步检验;
3、毒物毒品的分离提取与净化;
4、毒物毒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