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春学教育自考网! 自考在线咨询网站地图
首页 > 复习备考

江苏自考劳动经济学科目章节复习资料(16)

来源:春学教育自考网2021-04-12 13:41:21浏览量:669

  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1、劳动力市场:场所、机构,供求关系,资源配置机构。(识记)

  答: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主要包括三点:劳动力市场是指实现劳动力交换的场所或机构、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关系、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

  劳动力市场可以做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成。

  2、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属性。(领会)

  答:第一,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换行为,使劳动力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实现具体的结合,使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要素,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因此,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效率原则是生产劳动力市场的自然基础之一。

  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规定性表现在: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劳动与工资的交换,不仅实现企业法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同时实现劳动者的利益。

  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价值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依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导形式,企业法人财产的投资者主体主要是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国家,生产资料归根结底是劳动力所有者的生产资料,因此,劳动力市场实现的经济利益,就是劳动力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4、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领会)(简单应用)

  答: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一),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社会分工是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自然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使劳动力市场成为必然。

  (二),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一,劳动力市场上实现的劳动力流通,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第二,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流通,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

  第三,劳动力市场是企业进行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第四,我国劳动力再生产的状况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和发展的直接需要。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

本文地址:https://www.jschunxue.com/fxbk/2908.html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学考试倒计时

000

12680
章节练习-知识点精讲练习
300
历年真题-摸清出题思路、方向
268
押题模拟-考前两周押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