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29、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方面,总的原则是实施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在工资的形成上,实行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效益决定、民主协商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工资调控体系。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形成的市场均衡工资率,决定了工资必须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工资过高会侵害其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工资过低,会侵害劳动力所有者的利益,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无法维持经营。
上述调控体系中,以工资指导线为主线,以劳动力市场价位为基础,以政府指导下的工资民主协商为主要的工资形成方式。
30、政府实行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调整政府购买水平、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领会)
31、实现收入政策的形式。(简单应用)
答:收入政策是政府采取的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或预防通货膨胀以及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因其控制的重点是工资和利润水平,故称为收入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取向方面,其理论前提是存在成本推动型以及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通常采用的形式是实行工资—物价指导、工资—物价管制、经济激励和经济惩罚等。
32、实现人力政策的手段。(综合应用)
答:人力政策,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人力政策的目标,旨在按照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调节和改善劳动力供给,进而改进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功能。人力政策主要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而提出的扩大就业的对策,其主要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