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证券监管:指针对证券经营活动环节主体和行为,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监督和管理。
12、发行库与业务库:(书:P318~319:概念、区别)
发行库是“人民币发行库”的简称,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而设置的金库,是办理货币发行的具体机构。发行库的主要职责是: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金银实物和总行指定的代保管品;办理人民币发行基金出入户;办理开户单位现金存取款业务;监督、管理有关开户单位交存现金的质量等。业务库是各银行基层分、支行和处、所为日常现金收付而设置的金库。业务库保管的货币是流通中得货币,处于周转状态。
发行库与业务库的区别:
①机构设置不同。发:人民银行 业: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②保管的货币性质不同。发:发行基金,不具备货币的性质;业:现金,流通货币。
③业务对象不同。发:普通银行 业:全社会
④收付款项的起点不同。发:以千元为单位,整捆出入库;业:不受金额起点限制。
机构的设置不同。发行库是各级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垂直领导,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自身机构情况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业务库则是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基层行对外营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保管的货币性质不同。发行库保管的是发行基金,是待发行的货币;业务库保管的是现金,是已发行的货币。业务对象不同。发行库的业务对象是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库的对象是全社会,是与银行有业务关系的普通客户。收付款项的起点不同。发行库出入库有金额起点的规定,必须整捆出入库;而业务库收付现金则不受金额起点的限制。
13、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书:P128)
(一)混业经营
优势:1.金融机构实现多元化运作、扩大收益来源、降低经营风险
2.及时根据金融市场变化调节经营,提供一条龙服务,发挥总体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3.发挥信用中介功能。
劣势:不利于系统风险控制,不利于平等竞争,难以实现监管专业化分工。
(二)分业经营
优势:1.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2.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经营与监管效率。
3.有利于减少垄断、维护金融市场竞争。
劣势:随着经济发展,分业经营的优点逐渐消失。
附:【分业经营的哲学是避免风险,而混业经营的哲学是管理风险。
分业经营对金融机构的自律机制、监管人员经验、投资者理性程度的要求低一些。而后者的要求条件似乎更高。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
分业经营体制是指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只能经营本行业的业务,不能兼营其他行业业务的一种经营制度.与此相应,分业监管体制是指一国按照不同的监管对象,由不同的监管当局行使监管职能的一种监管制度。
混业经营体制是指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在内的全方位金融业务的一种经营体制.与此相应,集中监管体制是指由相对统一的监管当局行使监管职能的一种监管制度。混业经营一般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综合银行制,可设置内部业务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另一种为全能银行制,通过在外部设立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形式兼营证券、保险业务等。
混业经营:优势:
1金融机构实现多元化运作、扩大收益来源、降低经营风险
2及时根据金融市场变化调节经营,提供一条龙服务,发挥总体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3发挥信用中介功能。
其本身也具有一些分业经营模式所缺乏的优点:
1混业经营增强了银行业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从业务开发来看,全能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创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2混业经营通过银行内部之间的业务交叉,提高了服务效率,特别是针对中小客户时,成本降低更为明显,有利于增强竞争力。
3混业经营可使商业银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的竞争,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4从政府的角度看,混业经营精简了金融机构,便于当局进行监管。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协调配合加强,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劣势:不利于系统风险控制,不利于平等竞争,难以实现监管专业化分工。
分业经营:优势:
1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2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经营与监管效率。
3有利于减少垄断、维护金融市场竞争。
劣势:随着经济发展,分业经营的优点逐渐消失。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说,在一个风险管理好的地区和国家,混业经营更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相反,在一个风险治理还不算完善的地区和国家,分业经营显然更安全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14、贴现与再贴现:
贴现一般是指商业票据的贴现(也有银行正对汇票的贴现——对于商业银行银票贴现风险较低),亦即企业或个人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或银行承兑汇票)交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受理后,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止的利息后的净额交给贴现申请人。
再贴现的操作同贴现基本一样,只是贴现双方变成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即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贴现行为。它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业务。即商业银行在资金短缺时,将对工商业或个人贴现的票据,转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中央银行根据银根松紧,扣除再贴现的利息,向商业银行兑现现款。
简单来说:
贴现就是持商票或银票向商业银行贴现。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持票再向央行贴现。
附:【所谓的贴现一般是指商业票据的贴现(也有银行正对汇票的贴现——对于商业银行银票贴现风险较低),亦即企业或个人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或银行承兑汇票)交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受理后,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止的利息后的净额交给贴现申请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贴现:由于该汇票是购货方开户银行承诺无条件支付的票据,所以,销货方开户银行愿意接受该汇票以给其客户及时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商业银行买进这种票据的行为,就是票据贴现。由于票据贴现的时间与该票据到期的时间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票据贴现无异于商业银行向其客户提供贷款支持,因此要计入贷款利息这个因素。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时,就不能按“原价”买入票据,而必须对原票据的金额打一定的折扣。这个折扣就是进行贴现融资的利息,折扣率通常被称为贴现率。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简言之,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一般是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简单来说,贴现就是持有人持商票或银票向商业银行贴现。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持票再向央行贴现。】
15、直接融资法与间接融资法:
直接金融,指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债权等各种证券,将资金直接转移给证券发行人的资金融通行为;
间接金融,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中介机构,把资金 带给借款人的资金融通行为。直接金融市场是指由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融资所形成的市场。在直接金融市场上,筹资者发行债务凭证或所有权凭证,投资者出资购买这些凭证,资金就从投资者手中直接转到筹资者手中,而不需要通过信用中介机构。间接金融市场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融资所形成的市场。在间接金融市场上,是由资金供给者首先把资金以存款等形式借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二者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再由银行等机构把资金提供给需求者,又与需求者形成债权债务关系,通过信用中介的传递,资金供给者的资金间接地转到需求者手中。直接金融是间接金融的前提和基础,间接金融是直接金融的发展。区别简单说就是间接金融是从银行筹集资金,这样资金的供给者的资金安全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而直接金融是资金供给者直接投入企业,资金安全自己负责。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