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7、不同劳动时间单位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时间单位,时间单位有小时,日,月,季度和年五种。
(1)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标:小时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全部实际工作工时
(2)日劳动生产率指标:日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工人全部实际工作工日
(3)月劳动生产率指标:生产工人月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或职工月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企业职工月平均人数
8、劳动效益统计
(1)劳动效益的核算,劳动效益指标是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对比结果,表明每投入单位活劳动消耗量所能获得的实际收益或新创造的价值量。
(2)企业在对劳动效益进行评价分析时,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计算劳动效益指标,即劳动效益直接指标与劳动效益间接指标。
(3)劳动效益直接指标,是通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总额与其相应的从业人员人数的对比来表现的,即企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创收的利润额,通常被称为人均创利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平均每人创利率=企业利润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劳动效益间指标,在对企业的劳动效益分析评估时,劳动效益直接指标,人均创率是基本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呈现了单位劳动投入量创收利润高低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进一步分析时,还须联系工资支付和产值的工资含量进行考察,计算劳动效益间接指标。
劳动效益间接指标主要有工资利润率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两种
1) 工资利润率=利润总额:工资总额即:M:V
2) 每百元产值工资含量,这个劳动效益间接指标是企业从产量角度考察,以工资支付为标志的劳动投入量,平均每生产百元产值工资支付越多,表明其劳动投入越多,一般而方,劳动效益就越差。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可以分别采用总产值,增加值和净产值计算:
百元总产值工资含量=工资总额:总产值*100
百元增加值工资含量=工资总额:增加值*100
百元净产值工资含量=工资总额:净产值*100
3) 人均创利率与工资利润率的联系
劳动效益直接指标与劳动效益间接指标——工资利润有着密切联系,了解和认认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企业的工资如何支付,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人均创利率与工资利润率的关系式为:人均创利率=实现利润总额:平均人数=实现利润总额:工资总额*工资总额:平均人数=工资利润*平均工资
上述关系可改写为:工资利润率=人均创利率:平均工资
从人均创利率与工资利润率的关系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之间变动关系三种态势:
第一, 平均工资与人均创利率同幅度增长,则工资利润率为零增长,即工资利润率不变化。
第二, 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人均创利率增长速度,则工资利润率下降。
第三, 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慢于人均利率增长速度,则工资利润率上升。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