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春学教育自考网! 自考在线咨询网站地图
首页 > 复习备考

江苏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复习资料(14)

来源:春学教育自考网2021-04-28 10:07:26浏览量:897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31.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我国历朝历代都极重视土地的垦殖和对土地的深度利用。先秦时期的魏国曾有李悝的“尽地力之教”,由政府督导农民提高单位亩产量,表现出集约经营的特点。汉武帝时期曾有“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亩产量。区田法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明确地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2)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这在北方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大量兴建陂塘水利工程, 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最终在唐中期以后, 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人广阔的农田。而在宁夏地区所形成的引黄灌区,直把“斥卤不毛”之地,改变成“塞北江南”。在太行山以东的晋、冀、鲁、豫地区,众多的水利灌溉工程,使这一广大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地带。西北的水利系统,还起着保护环境的作用,众多的水渠,将泾、渭等黄河及其支流的水引进农田时,也起着降低黄河泥沙含量的作用。那时的关中地区,良田千里,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3)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历史悠久。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也多有运河的开修。到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北宋的运河以开封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济渠)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及惠民河,与汴水并称“通漕四渠”。元朝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明清时期因黄河泛滥和海运的兴起, 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

  32.古代改造自然的一些失误

  (1) 土地的过度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度开采。例如内蒙古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秦汉时为防止匈奴的入侵,曾将大量内地农民迁到此处,大量开垦土地,开荒破坏了植被生态,引起严重的沙化。唐宋以后的粮食生产中心,一开始是在江浙,所以有“苏湖熟, 天下足” 之说, 但到了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湖广熟,天下足” 的新说。一个不利的结果是因过度追求粮食生产,大片围湖造田,致使湖泊水的吞吐量急剧下降。每当长江汛期一到,中下游地区水患就变得十分严重。同时由于中上游地区林木的采伐过重, 长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在逐年增加。

  (2) 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沉重。10 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 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与黄河的迁徙互为因果的是北方原有的大量湖泊的淤塞以至于消失。

  (3) 河流在明清时期的灾害日趋严重,更与两代治国思想的落后及政治腐败有关。黄河由母亲河变为灾难河,固然与自然方面气候变冷、植被不易恢复有关,但无视自然规律“自作孽”的人为因素还是更主要的。

  33.“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

本文地址:https://www.jschunxue.com/fxbk/3483.html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学考试倒计时

000

12680
章节练习-知识点精讲练习
300
历年真题-摸清出题思路、方向
268
押题模拟-考前两周押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