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1.中国传统生产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发展与传承的一种农业社会文化形态。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2.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形成于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 中。它的范畴包括大农业概念,即除了农业外,还有牧业、林业、渔业、手工业和商贸活动。
3.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伴生物是手工业和市商贸易。
4.以农耕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发展
5.农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产文化的突出特征。它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 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
6.农耕知识系统
(1)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是农耕知识。
(2) 中国的农耕知识有自己的“书库”,即宋代以来兴起的历代方志。
(3 ) 农耕知识史的特点(一部农耕知识史,是地方社会史,是国家制度史。)
①与区域地理和生态资源相适应;
②恪守自然岁时历法的节律;
③渗透到地方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套口头传统和地方文献;
④形成了一批文化符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系统。
(4) 农耕中的水土利用知识是根本,与之相应的有土地节日、水利节日和气象节日。其中,土地的节日是庆贺农民获得生产资料的第一节日。
7.农耕灌溉系统
(1) 农耕灌溉是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
(2)农耕灌溉遵循岁时历法文化,它的历史精华是二十四节气。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成书于公元前 137 年的《淮南子》。
(3)农耕仪式:开耕仪式、灌溉仪式、禳灾仪式、秋报仪式、冬藏仪式。
(4)农耕灌溉的作用
①农耕灌溉催生水利工程文化。
②农耕灌溉滋养地方网络文化。(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
③农耕灌溉促成防灾减灾文化。(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提出“荒政” 的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
8.农书文献系统其中比较主要的有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汉崔寔《四民月令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 元王桢《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