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春学教育自考网! 自考在线咨询网站地图
首页 > 复习备考

江苏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复习资料(30)

来源:春学教育自考网2021-05-01 15:58:45浏览量:528

  第四章 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

  21.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主要表现

  (1) 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2) 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优秀的文化人才。

  22.士子们在应试前, 带着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投献给名公巨卿, 这种诗文被称为“行卷”,有的直接投到礼部,称为“公卷”。

  23.进士科与明经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两个主要科目。

  24.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负面影响)

  (1)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2) 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知识阶层在科举制的牢笼之下, 缺乏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5.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只设进士一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等考试内容,改试经义、论、策。进士一科的设立与对经义考试的重视,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变革,是科举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

  26.策问是汉代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以选拔人才的开始。

  27.宋代文学的主流是古文创作,代表样式是词。28. 商朝的《汤刑》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

  28.魏国的李悝对诸国成文法进行了总结, 制作了《法经》六篇,《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大清例律》是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

  29.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主要有以下表现

  (1) 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汉儒董仲舒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说成是合乎天道的伦理规范。其二,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其三,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2) 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始终笼罩着整个社会, 并指导历代的立法活动。

  (3)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中国很早就确立了以帝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专制帝王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他始终是最高的立法者和最大的审判官。法律在古代社会里主要是维护专制皇权的工具。

  (4) 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古代法律制度, 与古代礼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礼强调等级特权,主张根据人的身份、地位进行区别对待。

  30.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二是维护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

本文地址:https://www.jschunxue.com/fxbk/3584.html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学考试倒计时

000

12680
章节练习-知识点精讲练习
300
历年真题-摸清出题思路、方向
268
押题模拟-考前两周押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