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5、劳动力供给曲线。(领会)
答: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无限可分,即假设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是连续变动的,则可以把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特点是什么?(课后3)
答: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量就逐渐增加;根据劳动力供给表画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是一条折线,是假定工资率和供给量无限可分,连续变动的。
6、劳动力供给弹性。(领会)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些种类?(课后6)
答: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S/S)/(△W/W)。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实质就是工资率变动1%,劳动力供给变动多少。
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图P43
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曲线。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为0,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0。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坦的曲线。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为较陡峭的曲线。
7、劳动力供给的变动。(领会)(课后5)图P41
答: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工资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8、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领会)(课后4)图P42
答: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由工资率的变动所引起;表现为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位置的变化。
由图可见,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劳动力供给减少,向右移动,劳动力供给增加。
效用是主体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主体消费某种物品从中得到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主体如果从消费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效用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其大小取决于消费主体的主观评价而没有客观标准。效用要取决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评价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效用强调消费者对物品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效用的大小不能准确地量度。
其评价数值只表明主观评价的高低和选择的优先顺序,而不表示物品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的大小。数值大,表明效用的主观评价高,选择顺序在前,数值小,表明效用的主观评价低,选择顺序在后。
在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中,家庭或劳动者个人“消费”的物品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
主体能够支配的劳动时间可以划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所能带来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各种配置组合,给主体(家庭或个人)带来的效用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
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