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识记)(课后7)图P48
答: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即选择顺序在前;反之,则效用越低,选择顺序在后。)
2再同一平面上,任一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凸向原点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
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不同比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是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效用序列数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些闲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多少劳动收入的比。设△h为闲暇时间变动量,△y为收入变动量,设MRS为边际替代率,则有:MRS=△y/△h。 图P49
如果△h无限趋近于0,则边际替代率MRS就是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的切线的斜率。
为了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通常边际替代率取其绝对值。
沿着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移动,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由比较陡峭变得比较平缓。它说明边际替代率绝对值越来越小,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
10、预算约束线斜率的含义。(识记)
答:个人预算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即为个人放弃闲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另一方面,亦可以看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个人预算线的形状决定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能力状况,即决定于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况。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说明了个人的主观愿望,预算约束线则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
较多的可支配时间和较高的劳动能力使预算约束线远离原点;较少的可支配时间和较低的可支配时间和较低的劳动能力使预算约束线靠近原点。
11、主体均衡的条件:边际替代率等于工资率。(识记)
答: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即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
只有在a点:预算约束线HY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能实现主体的均衡。则a点就是主体在既定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12、收入效应。(识记)(课后8)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这种变化叫做纯收入效应。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对劳动力供给有着重要影响。
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对劳动力供给具有负向影响。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