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春学教育自考网! 自考在线咨询网站地图
首页 > 复习备考

江苏自考劳动经济学科目章节复习资料(6)

来源:春学教育自考网2021-04-12 13:35:51浏览量:661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13、替代效应。(识记)(课后8)

  答:替代效应是指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有工资率的变化对个人时间分配结构调整的影响。在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必定增加。同时,工资率提高了,意味着闲暇的机会成本提高了,消费闲暇的代价变得更加昂贵。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14、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基本原则。(识记)

  15、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相互关系。(领会)

  答: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由于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随工资率的提高,主体选择了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由此推论,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么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反而减少了。

  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16、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领会)(课后9)

  答:工资率的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到增加,与此同时闲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正是由于上述效应的相互关系的不同情形,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现实的劳动关系与劳动管理中,在单位时间内,一定的劳动时间长度由制度给定,而不能完全由个人自由决定。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在通常的情况下,不能以对个人带来最大效用的、最适当的时间长度去劳动。其原因在于:

  其一,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及职业工作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单位时间。

  其二,企业管理的需要。

  其三,劳动时间制度的惯例。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基本的决策主体。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s://www.jschunxue.com/

本文地址:https://www.jschunxue.com/fxbk/2898.html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春学教育自考网报考中心

江苏自学考试倒计时

000

12680
章节练习-知识点精讲练习
300
历年真题-摸清出题思路、方向
268
押题模拟-考前两周押题测试